2025/04/02 著作權copyright©️  金銳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 

 

新商品標示法的核心變革

新修正的《商品標示法》針對商品標示的內容、方式及責任進行了明確規範,尤其強調進出口商品必須符合標示要求。
根據法規,商品標示應包含以下基本資訊:
1. 商品名稱:清楚標示商品的通用名稱或描述。
2. 產地:明確標示商品的原產地,對於進口商品尤為重要。
3. 成分或材料:若適用,需列出主要成分或材料。
4. 淨重、容量或數量:確保消費者能清楚了解商品規格。
5. 製造或進口商資訊:包括名稱、地址及聯絡方式。
6. 製造日期或有效期限:特別針對食品、化妝品等商品。

此外,新法規要求標示必須以中文為主,並確保內容清晰可辨,避免模糊或誤導消費者。
對於進口商品,若原標示為外文,進口商有義務在商品進入台灣市場前加貼符合規定的中文標示。

 

進出口商需特別注意的合規要點

1. 進口商品的標示責任

根據新法,進口商被視為商品標示的負責人之一。若進口商品的標示不符合規定,進口商將直接承擔法律責任。
因此,進口商應在商品通關前仔細檢查標示內容,並與國外供應商協調確保原始標示符合要求,或提前準備中文標示貼紙。
   

2. 罰則加重

新法提高了違規罰鍰的上限。若業者未依規定標示商品,或標示內容不實,可能面臨最高新台幣20萬元的罰鍰。
若未在主管機關限期改正前完成改善,罰鍰將按次累計,增加業者的財務壓力。

 

3. 跨境電商的挑戰

隨著跨境電商的興盛,許多進出口商透過線上平台銷售商品。
新法同樣適用於此類交易,意味著即使商品直接從海外寄送給消費者,進口商仍需確保標示合規。
建議業者在物流環節中加入標示檢查流程,避免因疏忽而觸法。

 

實務建議:如何確保合規?

提前審查與規劃:進出口商應與供應商合作,在商品設計或包裝階段即確認標示內容符合台灣法規,避免通關後才需緊急調整。
委託專業服務:若不熟悉法規細節,可尋求專業法律或商標事務所的協助,例如金銳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,提供相關諮詢與標示審核服務。
建立內部稽核機制:定期檢查進出口商品的標示是否符合最新法規,並保留相關證明文件,以應對主管機關的查驗。

 

結語

台灣新修正《商品標示法》的施行,顯示政府對市場秩序與消費者保護的重視。對於進出口商而言,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。通過提前準備與嚴格遵守法規,業者不僅能避免高額罰鍰,還能提升品牌信譽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。現今已是2025年4月,距離新法施行已近兩年,若您的業務尚未完全適應新規定,現在正是檢視與調整的最佳時機。切勿因忽視標示細節而付出代價,合規經營才是長遠之道!


[延伸閱讀] 經濟部《商品標示法簡介》

點擊按鈕 ↓↓馬上諮詢我們
或LINE搜尋 @goldkeen
或點擊line連結
 https://line.me/R/ti/p/@goldkeen

  馬上諮詢